2)第417章 座宝山而不知_直播鉴宝,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?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的东西,说明甘卉并非完全自夸,基本的眼力和鉴赏能力还是有的。

  两三句话的功夫,甘卉去而复返,手里托着两只盒子,和一本线装书。

  应该是一块玉,一方印,以及一本明刻本,都是上次在段牧家说好的,也是李定安此行来的目的。

  随便挑了一件,盒子打开,一方片状残玉映入眼帘。

  巴掌大小,青石质地,通体磨光,阴刻篆体,还是朱书。

  字不多:承天之神,集地之灵,兴甘风雨,庶卉百物,莫不茂者,即安且宁……

  后面应该还有,但玉断了,所以这是一件残器。

  雷明真仔细的看了看:“这是……石头的吧?”

  “黄花石,放现在确实是石头,但在古代却是玉。”

  “这上面写的什么,祭文?”

  “差不多,看着像是求雨的祷词……”

  所以,这是一件正儿八经的祭天玉碟,初步估算,时间应该在汉至魏晋时期。

  再看内容,主持祭祀的,至少也是一方诸候……

  大致看了看,李定安直接问价:“甘总,多少钱?”

  “两百六十万!”

  “高了!”

  至少高了一倍。

  当然,这是无法考证具体来历,无法确定具体年代、是谁书碟刻碟、用来祭天的人又是谁,所以只能当做晋代之前的古玉估价。

  如果能找到出处,但凡使用者在史书上留下过只言片语,翻两三倍轻轻松松……

  “李老师,你先看,看完了我们再谈。”

  “好!”

  李定安又打开了第二件。

  一方铜印:方形,驼纽,通高两公分多一点,印宽还是两公分多一点。

  和之前那方《闽越王印》如出一辄,雕工还是一如既往的粗糙。

  再看印文,汉篆阴文:归义候印。

  还是官印?

  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:四夷国王,率众王,归义侯……凡少数民族举族投附,中小型的部落酋长大都会封为归义候。

  包括之后的曹魏、蜀汉,再之后的西晋,以及五代十六国时期的王朝都有过封赐。特别是北方地区,匈奴、鲜卑、羌、奚、月氏、契丹……各族各部多如牛毛,各朝赐封的归义候没上千也有七八百。

  所以,这又是一件不怎么好考证来历的物件。

  就是不知道为什么,心头又浮出一丝熟悉的感觉,与上次在段牧家,看到《闽越王印》时一模一样。

  但李定安很确定,不管是前一方,还是这一樽印,都是第一次见到实物。

  估计是什么文献中看到过,或是谁提起过,一时想不起来。但至少说明,有很大的可能,这件东西有点来头。

  暂时没什么头绪,李定安随口问价:“甘总,这一件多少?”

  “三百五十万!”

  还是有点高。

  李定安不置可否,再看第三件。

  明代刻本,《陶志》。

  这本书成书于明朝晚期,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、最为全面的瓷业生产的专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ush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